查看原文
其他

如何上好统编版语文课?有了这四个策略备课不再难

《小学语文》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-01-09

如何上好统编版语文课?有了这四个策略备课不再难

文/曹爱卫(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)

文章来源/ 《小学语文》2018年1-2期,人民教育出版社  

       2017 年秋季,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面向全国使用,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对阅读教学的建议备受关注,诸多精彩言论被媒体纷纷传播。

       可见,从学者到一线老师,都迫切希望有效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方法缺失、设计老套、研究不足等问题,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阅读的获得感,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。 

       学生若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培植浓厚的阅读兴趣,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,则后面的阅读之路就会越走越顺畅;反之,则会愈走愈疲惫。

       如何让低年级的阅读课堂充满活力,让学生学会阅读,爱上阅读,享受阅读呢? 让我们在统编小学语文一、二年级教材中一窥究竟。

       策略一:教学内容体系化 

       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在《基于课程标准:让教学“回家”》一文中明确提出,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要回答以下四个核心问题:“为什么教”“教什么”“怎么教”“教到什么程度”。只有这四个问题具有逻辑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,才能说该教育教学活动是完整的、专业的。

       反观当下的阅读教学,面对同一篇课文,教师选取的内容往往是各不相同的。尤其是公开课,为了推陈出新,上出亮点,老师们更是绞尽脑汁,剑走偏锋。其实,这样的做法是对“教什么”认知的模糊,是对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一种漠视,是“不完整、不专业”的教学活动,至少是“欠完整、欠专业”的教学活动。

       教学内容的选取,必须明确该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,对照相应的年段课程标准,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取。当下学习内容是早先学习内容的延续,也是未来学习内容的基础,彼此之间是有呼应、继承和发展的。 

       举个例子

       “朗读”在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(2011 年版)》第一学段阅读阶段目标里有两条要求: 

       (1)学习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学习默读。

       (2)在阅读中,体会句号、问号、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。 

       那么,从第一册到第四册,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做到这两条呢?显然不是!

       初入学儿童的第一次朗读和经过两年正式语文学习后的朗读,要求必然是不一样的。统编教材在“朗读”能力的训练上,用课后练习的呈现方式,清晰地画出了螺旋上升的能力曲线图。


       通过罗列,我们不难发现,教材对朗读训练的要求在逐步提升:从读准字音、读好停顿、分角色朗读到读出长句子、读好对话、读好感叹句,再到边读边想画面、读出不同语气、学习默读等,学生读的能力在不断提升。

       在教学中,我们要抓住本册的核心教学内容,兼顾以往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把知识学到位,把能力练到家,循序渐进,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。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上,尽量不产生严重错位或缺位,如刚入学的儿童,不认识多少字,大声朗读是巩固发音的有效方法,教师若让儿童直接练习默读,他们发音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,也不利于流畅朗读的练习。

       把教学内容放在某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发展体系中去考量,是保证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和基础。 

       策略二:教学环节问题化 

       现今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,“一问一答” 的碎片化教学方式仍占较大比例。学生在教师的细碎问题里亦步亦趋,学的时间和空间紧促、狭窄,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,也不利于他们思维、情感、审美等的发展。采用问题化教学,则把“学”的责任和任务都移交回学生让“学”真正地在课堂里发生。

       问题化教学,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、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(教学问题集) 来贯穿教学过程,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,发展高级思维技能,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。

       低年级阅读课,识字写字、流畅朗读、理解积累、语言运用等涉及的知识点会比较多。因而,低年级阅读的问题化教学,我们可以定位为围绕两三个主问题,引导学生和文本、教师、编者之间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对话。这两三个主问题的设计,必须是优质的、具有统领性的,让教学环节简明又富有张力。

       要紧扣题目设计主问题

       一篇文章的题目,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,有的用来揭示中心,有的用来交待写作对象,有的提出论点问题等。抓住题目来设计问题,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。

       举个例子

       一年级上册《比尾巴》一课,题目“比尾巴”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统摄全文的学习“文眼” 和“灵魂”。具体可以设计成三大问题:

       一是谁比尾巴。

       二是比尾巴大赛有哪些项目。

       三是比尾巴大赛的结果如何,你对奖项获得者有没有疑问。

       学生首先通过充分、自主阅读,找出相关动物,把它们的头像贴在黑板上,并找出和比赛项目相关的词语。“长、短、好像一把伞、宽、扁、最好看”,引导学生读准、识记项目名称里的相关生字。 

       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文字,理解意思。如“为什么把‘好像一把伞”的奖牌颁给松鼠?”理解这里的“伞”,指的不是“雨伞”,而是“降落伞”,再理解松鼠尾巴和降落伞之间的相似之处。结合理解,引导学生读准、识记“伞、最”等和奖项相关的生字。 

       这样的环节设计,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的零碎烦琐,保障了学生“学”的主动性,也保证了“学”充分展开的可能性。

       从文章结构脉络设计主问题

       作者写作的思路会体现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。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教学问题, 也是常用的问题设计方法。

       举个例子

       一年级上册《小蜗牛》,小蜗牛出门一趟,就要爬一个季节,它从春爬到夏,从夏爬到秋,从秋爬到冬,最后待在家里过冬了。

       课文里有一句话反反复复出现,就是“小蜗牛爬呀,爬呀,好久才爬回来。”

       这句话就是《小蜗牛》文章结构的脉络, 不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,还把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。

       教学时,就可在理解这个关键句的基础上,设计一个主问题:你从哪里看出,小蜗牛实在爬得太慢了?

       学生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,感受到小蜗牛春天“小树发芽”时爬出去,到夏天“小树长满了叶子,碧绿碧绿的”才爬回来;夏天“地上长着草莓”爬出去,到秋天“草莓没有了”爬回来;秋天“地上长着蘑菇,树叶变黄了爬出去”,到冬天“蘑菇没有了,地上盖着雪,树叶全掉了”才爬回来,小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!

       当然,主问题的设计还有很多思路,只要教师精心阅读文本,提供核心主线,学生的课堂阅读就会积极主动,充满生机。 

       策略三:教学活动操作化 

       许先文教授在《语言具身认知研究》一书里,给语言认知活动中的身体定义如下:“语言认知活动中的身体必定是融入特定情境之中的身体,是被语言环境包裹之下的身体。”

       低年级儿童的学习,是动作、形象优先的。教学活动的设计,只有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,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。

       因而,科学地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,通过学生的多器官、全方位的参与,积极开展言语实践,引导他们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,也是让阅读焕发生命之光的一大策略。 

       举个例子

       第三册中的《坐井观天》这则寓言故事, 是根据《庄子·秋水》改写的。故事主要围绕青蛙与小鸟的三组对话展开。

       第一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生活环境的不同;第二组对话写了它们在争论天的大小;第三组对话写出导致它们说法不一的原因,作者并未直接写明寓意。

       这个寓言故事没有生僻字,语言也浅显易懂,读通并不难,难就难在道理的领悟上。有些教师为了方便,直接把寓意打在 PPT 上,让学生读一读,记一记。可是,道理如果仅停留在“知道”层面,是不可能真正指导行动的。只有自己“悟到”了,才会在生活中产生作用。

       为了促进学生对寓意的理解,就可设计如下学习活动:

       1. 读

       读好人物对话,读出不同的语气。

       2. 思

       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?青蛙和小鸟都笑了,它们为什么都要笑?

       3. 做

       学生可走出教室看天,再用练习本等卷成圆圈遮住部分视线看天,借助身体学习体会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为什么会不一样。

       4. 议

       四人小组讨论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。在讨论分享中明晰:看问题、认识事物要站得高,视野要开阔,如此才能看得全面;眼界狭窄,所见就有限。

       5. 联

       联系生活,看看身边有没有像井底之蛙这样的人,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。在交流中,学生感受到如果见识狭窄、短浅,又盲目自大、不接受新事物,那就认识有限,就是“坐井观天”了。 

       策略四:教学设计板块化 

       “教”与“学”,不是“授”与“受”的单一关系,而是双边互动的辩证关系。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,“教”与“学”内在的关系,也在不断推进中。

       教师的“教”,不是单项的全盘授予,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的“学”;学生的“学”,也在推动着教师调整、改进“教”的内容与方式。因而,教学设计必然由以往线条状的“剧本式”设计走向开放灵动的“板块式”设计。

       “板块式教学设计”:

       也可叫作“分步组合式教学设计”,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 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、彼此之间又 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。板块里的内容,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“移动”,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。

       “板块式”教学设计,有利于凸显教学内容,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,能有效地解决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;有利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状态,自由组合,成就不同的课堂精彩;有利于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建构,突破单一线性设计的由甲 到乙、由乙到丙的累积式的知识学习,而把甲、 乙、丙知识进行多种组合后,进行思维碰撞, 促进新的认知与发展。

       举个例子

       教学一年级下册《一个接一个》一课, 可将设计分为三大板块,即“读中识字、积累 迁移、书写指导”。现以第一板块“读中识字” 板块的设计加以说明。 

       01教师范读课文,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情绪变化。

       如“声音好听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”等,教师小结本课朗读的小秘诀:有的地方开心,有的地方不开心,不同的地方要读得不一样。

       02学生自由读课文,了解小作者做了哪些好玩的事情。

       可让学生自己大声读一遍,组员合作读一遍,再交流小作者做过的好玩的事情,例如踩影子、做美梦、上学校、跳房子、 听老师讲故事等。

       初步感受到做的事情一件接一件,带来的快乐也是一份接一份。结合学习“接、做、梦”等和事情相关的生字。

       03聚焦最感兴趣的事情,细致感悟情绪的变化。

       以聚焦“踩影子”为例。先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,说一说小作者这时候心情怎么样。从插图上看出,小作者是“开心、快乐”的,教师相机板画笑脸,让学生读好诗歌第一句。 

       接着,大人喊“快回家睡觉!”让学生结合生活印象喊一喊,再猜一猜小作者的心情怎么样,联系自己,是“不开心、不高兴”的,相机板画沮丧的脸,读出不开心的心情。结合学习“觉、再”字。 

       不过,转念一想:回家睡着了,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!联系生活,说一说“各种各样的梦”可能梦到什么;想到这些,猜一猜,小作者的心情又会怎样。根据学生的回答,教师板画笑脸,让学生再用开心的语气读好句子, 并结合学习“做、各、种、样”等生字。

       04回归整体,把握情绪读好诗歌。

       这里的朗读板块设计,要求具体,层次分明,既有朗读方式的要求,又有对内容把握的要求,遵循了“总体感知—细节理解—总体把握”螺旋式上升的文本阅读的思维认知规律。 

       学生也在多次进出文本的过程中,体味到诗歌表达的情绪,用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。如此,就能比较有效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既长知识,又学方法;既能保证主体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,又能集中精力,实现核心教学目标。 

       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策略还有很多,比如引导学生启动先备知识、找准学生学习起点等。

       总之,要让学生对一堂课始终有兴趣,把握好知识体系,设计好环节问题,采用大板块教学。让学生的眼、耳、口、手、脑都协调起来,使学生在有限的 40 分钟时间里,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与技能,发展言语智慧,获取学习的愉悦情感,从而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长久兴趣。 

(文/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曹爱卫;文章来源/ 《小学语文》2018年1-2期,人民教育出版社,若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)

更多精彩文章,请点击阅读


家 教 篇

家长的“行为艺术”

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(2)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

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(1) 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,我们一起来!

教育孩子,这招比啥都管用

中国教育的最大缺失是啥?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了行动

寒假,家长应该做什么?今天,我们做了安排

如何成为优秀家长,答案在这里

家校携手,为孩子的成长奠基


教师成长篇

如何为学生布置假期作业?要做好“五项修炼”

班主任如何“笼络”学生?——“笼络”学生靠“吉祥三宝”

我是这样改变“三不知家委会”的

教研活动上我们认为:没有调查,就没有好的教研活动

教师成长的“四不要” ——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

教学模式需谨防“四化”

莫让教“辅”成教“主”

读书,让课堂厚重起来——读书读书再读书

 高效课堂的“三个问题五个元素”——曾入选“老师,您不可不知的一万一千字”


精彩图书每周推荐,请点击查看

  1. 林语堂、叶圣陶等44位文学大师给孩子的写作课,告别流水账,学生必备的作文宝典!

  2.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他!

  3. 孩子这一生,一定要读的8部世界名著!

  4. 作文提分新武器—“神奇图解”作文系列教你轻松写出满分作文!

  5. 陪孩子读这六本书,他会感激你一辈子~

  6. 越早接触这套《少年读资治通鉴》,孩子的格局就越大!

  7. 高考语文148分:关于写作,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

  8. 到底是什么书?!让杨振宁、丰子恺、谷超豪看后都说好!

  9. 《最后的访谈》:那些曾获得诺奖或落榜的名作家们

  10. 《最后的访谈》:世界文坛上 你一定不能错过这 6 位大师

  11. 孩子死做10000道数学题,不如活读这三本书!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